日期:2022/01/17

由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(AIF)、AppWorks、台灣智慧雲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於(17)推出「2021下半年台灣AI生態地圖」,下半年除持續發掘更多潛力在地新創,也盤點了產學研的能量,串接AI新創企業並找尋各自在AI生態系中的定位與利基,為一整年的AI生態發展作結。

受到新冠疫情影響,台灣企業在下半年不得不跟上全球早已起步的數位轉型、雲端化以及AI應用行列。過去4~5年間,世界各國都將人工智慧視為國家產業重要發展策略,包括美、中、德、英,甚至新加坡都已針對AI發展制定明確的發展方向,德國甚至召集來自工業、科學、公共部門和民間社團約300名專家,以一年時間共同研擬出全球首份針對AI的現況與需求制定標準的AI標準化策略藍圖。

台灣則是在2017年啟動「AI小國大戰略」,預計5年投入約新台幣160億元經費,打造由人才、技術、場域及產業構築而成的AI創新生態圈,進而孕育AI產業的多元應用。計畫發展至今,台灣產業的AI發展又是如何呢?

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,人工智慧應用已從測試階段逐步應用於各式產業,並且發展出不同的商業策略與獲利模式。包含MarTech新創愛酷智能、AI長照服務智齡科技,以及協助機器學習開發維運的InfuseAI在今年皆獲得超過億元的募資,長期投入智慧影像分析、物聯網、資訊安全,與大數據領域,於全球提供商業、工業、智慧城市、政府機關等多元解決方案的大猩猩科技,則在近期與美國上市公司Global SPAC Partners Co.達成商務合併協議,同時維持原公司名Gorilla Technology Group Inc.,計劃以GRRR股票代碼於美國那斯達克上市。

 
「2021下半年台灣AI生態系地圖」每半年公布一次,希望盤點台灣人工智慧發展的動態變化與機會。(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提供)

 
圖/shutterstock

|原文網址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