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食品消費,是推動城市人流以及地方足跡的最大來源之一,因為美食活動往往能營造人們歡樂氛圍,凝聚市民對自己城市的向心力。
例如,紐約市豐富多樣的餐飲場景,反應出這座「大蘋果」的城市文化,旅行者可以找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美食體驗,從法式高級料理到隱密的居酒屋,再到還未受通膨影響的99美分披薩片。這個美食重量級的城市,還擁有許多米其林星級餐廳和詹姆斯・比爾德獎(James Beard Award)得主大廚。
美食有豪華大餐,也有小吃。台灣小吃極具特色,因此各地常舉辦小吃美食活動。某美食網站介紹,台灣最受外國旅客喜愛的小吃的依序是滷肉飯(Braised Pork Rice)、牛肉麵、小籠包、芒果冰、地瓜球、珍珠奶茶、擔仔麵、加熱滷味、蚵仔煎及燒餅夾油條。
我個人也認為台語發音為「魯巴崩」的滷肉飯,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庶民美食。滷肉飯的肉燥製作雖然很講究,但真正令人嚮往的是那一碗白米飯。
我擔任教育部「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」中智慧食品的審查委員,一直思考如何利用物聯網的智慧技術,來產生好吃的食物。我決定從簡單的小吃著手,首先選擇滷肉飯作為研究對象,利用物聯網技術來製作美味的滷肉飯,絕對是一個創新的想法。
我的研究專注於利用物聯網技術,改進滷肉飯的烹飪過程。首先,我會設計一種連接物聯網的智慧電鍋和煮食器具,能夠通過溫度和時間監控裝置精確控制烹飪過程,確保滷肉和米飯在最佳條件下慢煮,提升其口感。
此外,我們採用生成式AI技術(例如GPT)來創建和管理滷肉飯的配方和食譜。這使我們能夠通過分析收集到的數據,包括溫度變化和烹飪時間,來優化滷肉飯的火候和醬汁濃度,確保每次烹製出的滷肉飯都能達到最佳品質。
AI技術還能根據用戶口味喜好進行個性化推薦,例如調整滷肉的調味或加入不同配菜。遠程控制系統使用戶能隨時使用智能手機或電腦,監控和調整烹飪設備,確保滷肉飯在任何時間點都能完美出鍋。
透過智慧科技,我希望讓滷肉飯變得更加美味,同時向滷肉飯的歷史和文化致敬,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這道融合傳統與現代特色的美食。
台灣許多滷肉飯會放上醃漬黃蘿蔔,幫助解膩。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|原文網址|